获央视报道!共绩科技用弹性算力构建普惠未来
1.央视聚焦:00 后创业者的初心与担当
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,算力已然成为驱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引擎。当这一关键“燃料”被少数巨头牢牢攥在手里,共绩科技却另辟蹊径 —— 通过整合千家万户的闲时算力资源,构建普惠化的算力共享生态。
近日,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现场,共绩科技 CEO 付智作为 00 后创业者代表,接受了央视记者徐老师的专访。面对镜头,付智真挚回应:“我希望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平等拥有 AI 算力的权利。”
【付智获央视报道视频】
共绩科技成立于 2023 年,核心创始团队源自清华大学,以“弹性算力普惠”为核心使命,专注构建“算力 + 能源”融合的智能调度网络,致力于打造平价、可靠、绿色的 AI 算力基础设施。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数千万元融资,估值达 3.5 亿元。奇绩创坛、水木创投等机构的加持,让共绩团队更有底气向前奔跑。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球亚军、亚洲绿色能源创新挑战赛冠军、工信部 “算力之星” 等荣誉,以及作为青年创新创业代表受到总书记回信勉励,更让团队坚信:“做有社会价值的技术,总会被看见。”
2.为何共绩科技获得央视关注?
在 AI 算力领域,长期存在着一个“不可能三角”——弹性、低价、稳定,三者似乎永远无法兼得。传统云厂商多为整租模式,难以满足短期临时的算力需求,中小企业存在大量弹性 AI 推理算力需求却受限于高昂成本,与此同时全球每天 67% 的算力资源在闲置中浪费。

共绩科技敏锐地捕捉到这些行业痛点,独创“电网式算力调度网络”,通过数据驱动的供需时序匹配算法,让分布在全球数十万台计算设备——从智算中心的冗余节点到网吧的闲置电脑—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,实现了跨网络、跨系统设备的无缝接入,将闲时算力的稳定性提升至 99.99% 以上,让分散的“算力孤岛”变成了稳定可靠的“资源海洋”,让用户获得了弹性、低价、稳定的算力服务,成功打破了这一行业不可能三角。
针对 AI 推理场景推出的 Serverless GPU 平台,更是将“易用性”做到了极致。平台支持 Docker 容器化、Kubernetes 集群管理及 PaaS 服务,兼容 Stable Diffusion、Whisper 等主流模型,用户可以实现零运维极简操作;任务高峰时毫秒级扩容,低谷时自动缩容,真正实现按使用量计费。如今已深度服务 面壁智能、VAST、清华大学、中国移动在内的 90 余家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,助力客户降本超 50%。

此外,共绩科技基于分散算力调度的能力,首个提出“以算代储”的算电协同落地方案,通过任务分发代替电力传输,有效促进微网场景下新能源的就地消纳,并大幅降低计算的边际成本。目前,团队已经签约承建 青海省、河北省级智能绿色算力调度平台,致力于让每度电产生的计算价值被最大化,为“双碳”目标贡献青年科技力量,也是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中的重要实践之一。

共绩科技始终秉持“科技向善”的初心,在商业价值之外更注重社会价值:在清华大学的 AI 课堂上,为学生们提供免费的算力进行大模型实验;在开发者社区里,科研工作者可以申请到单人最高 1500 元的算力支持;在 AdventureX 黑客松上,为 800+ 参赛选手提供免费算力支持,让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奇思妙想不至于困于算力资源,让每个有想法的人都能公平地站在创新的起跑线上。
共绩的锐气与底蕴,源于创始团队的硬核实力:创始人付智,清华大学本科、清华大学光储直柔实验室博士,师从江亿院士,在光储直柔领域发表 4 篇 SCI 论文的同时,带领团队攻克超大规模资源调配算法;
技术合伙人许钟子珩,清华大学本博连读,师从长江学者吴子牛教授,创下全系历史最高 GPA 纪录(1/120),在短时间内独立攻克领域内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,为调度算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。 产品合伙人黄力昂,北大本科、清华量子计算博士,师从段路明院士。曾率队夺得亚洲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 (ASC20-21) 最高奖 First Prize,兼具深厚技术功底与卓越产品架构思维…这群来自清华、北大等顶尖学府的年轻人正一起努力,把技术突破转化为推动算力普惠落地的实际动力。
“我们不需要去抄谁,而是要创造真正有影响力的事情。”这是付智在央视采访中掷地有声的宣言,也是共绩科技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信念。在 WAIC 大会期间,荣获央视的报道让团队深受鼓舞,更加坚定了推动普惠算力的决心。未来,共绩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,不断优化技术和产品,致力于打破算力资源壁垒,让更多个人和企业享受到平价、可靠的 AI 算力服务。